目前分類:ideas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初步瀏覽台灣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1-03-25林柏儀所寫的「面對青年貧窮化: 名牌大學與獨裁政權」一文,其中提到「近日學界傳出當時倫敦政經學院錄取賽夫,是一項倫敦政經學院和利比亞當局的檯面下交易。一方面倫敦政經學院藉此能取得巨額的捐款;另一方面利比亞則能透過和倫敦政經學院建立關係,為其接班人取得學位,以及營造國際上的開明形象。」後又說「大學經費私有化的浪潮,早已讓各大學在自籌財源的壓力下,要和各大企業、捐獻者營造千絲萬縷的不當關係,成了見怪不怪的風氣。」、「在強烈的存亡壓力下,各大學無不朝強化產學合作、經營海外分校、擴大招收外籍生等多角獲利手法下功夫。」
感想有三:
一、對自己的想法:更深刻體認到這個「人造世界」真的不單純,如果知道的愈多,就距離純粹愈遠,要想保持一輩子的風平浪靜,真的不是簡單的事,為什麼有人要引起這種紛爭,究竟那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呢?我不希望涉入也不願捲入,只想不侵犯他人下安穩自在地過著。
二、對臺灣政治活動的想法:臺灣常常推動一件事時,就要引用他國經驗來背書,引用他國經驗來作為推動的參考不為過,但是把他當依據就不適當了。常常看到的說法都是因為他國也這樣施行,我們也應該照著辦、就對了。看到自籌經費這樣簡單的四個字,其後所牽涉到的層面之黑暗,當初有人想到嗎?還是這又是一件漁翁得利的印證呢?那些站在宣傳車上、笑在選舉旗幟上、有抱負、政見的民意代表、立法委員、議員...等官員們,您們可以喊得很大聲而且有能力可以預防、解決嗎?您們既然挾著民意上任,不就是為了滿足人民上述的小小要求嗎?我不求富貴、不求名利,只要單純的自在,可否不讓這些麻煩事上身?可否安然無恙、不沾瘴氣?
三、對自己的省思:我是活在臺灣的人,沒有習慣看臺灣以外的事情,也不習慣把眼光放到臺灣以外的世界,可是,這整個世界是息息相關的了,不可能因為我不去看、不去瞭解,它就跟我無關,告訴我自己,不要只是在意眼前的人際與狹隘的感情吧!電視劇強打的愛情已經超過它應有的份量了,它沒有那麼重要,多耐點性子與多花點時間看看國際上發生的事情吧!

takea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播出頻道:公視

線上觀看第一集:
1-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eAt7xNqEPY

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gYMq542ig

1-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3U22U1NMyU

1-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_3FT8ME78&feature=related

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RL_Fpsfdhk

 

看完第一集,會想繼續看下去~

takea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02 Sun 2011 16:36
  • 學習

梁瓊珍(200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 21 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明確提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個人(無例外地) 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性的潛力。”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應圍繞四種基本學生加以安排 ,其一就是學會求知即學會學習。現代學習論則提出了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會學”,改變了歷來學校教育中讓學生“學會”的傳統。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 ,社會所需要的也是具有廣博知識、一專多能的建設者 ,而決非只會背書、考試的書呆子。害怕學生讀課外書分心 ,導致在考試競爭中失利的想法將越來越不適應未來社會和學生發展的需要。目前教育改革已從縱向的“深挖井”轉變為橫向的“廣挖渠”

如果中國在2002年已經如上述實施,現在已經八年,成效必定逐漸顯現,而台灣呢?自從20?頒布執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預計要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現在是2011年,但是,實務面觀察上,新的課綱執行前後並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只要升學主義、職業階級概念與笑貧不笑娼的風氣一天沒有從社會、家長與教育單位的心中消逝,學生永遠是被迫走向「學會、背書、考試」而非「會學、理解、應用」的路上。

takea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在版上看到居然有人可以這麼嚴謹強大地寫出有組織、架構、紮實、內容的評論,而且可以跳脫制度層面與刻板印象,所以藉此"膜拜"一下。:P

作者: keikobad (schatten)
看板: TaiwanDrama
標題: [人妻] 溫瑞凡的地獄之路(三) (~EP8)
時間: Mon Dec 27 12:35:21 2010
溫瑞凡之下地獄系列,又來了。這次我想談的東西比較理論性和批判性,而且會補充一些跟愛情與婚姻無關的東西作為類比,以進一步理解它們的本質。這兩週的劇情,在凡恩戀之外又引入愛琳這個線索,帶出瑞凡的過去,以及他不為人知的、被長久潛藏的一面,使案情更複雜。瑞凡與愛琳去出差,回來後撞見安真與薇恩聯合質問他的奇異畫面,為了應付姐妹倆,疲於奔命左支右絀。最後,本以為瑞凡狠不下心趕薇恩走,結果竟然狠下心了。第三者離開後,局勢會如何演變? 本文分四個主題。第一節討論凡恩戀與外在世界的關係;第二、三節討論親密關係的內在緊張性,包括信任與不信任,以及專一排他性的問題;第四節則是資料分享。
一、一個世界,各自觀看
雖然我們共處在同一個世界,但是每個人處在不同的社會位置,對同一件事物是從不同的角度牽涉進去,從而對該事件有截然不同的觀看、詮釋與應對方式。筆者經常發現,在一群親友中,不同人對同件事的說法常常大相逕庭,令人懷疑他們說的真的是同一件事嗎。本劇的凡恩戀正體現了這個現象。首先,凡恩戀作為一個,在社會的「大世界」之內所發生的,屬於凡恩二人的「小世界」,它有兩個層面:一是「內容」,即凡恩之間的種種事故與互動、兩人一起所做的事所說的話、以及這段關係在兩人心中的意義等。其二是「外緣」,即這個小世界與外在環境銜接的方式,它如何被社會所定義和評價,以及對週遭其他人所產生的影響等。凡恩戀是婚外情,是不能見光的秘密;小世界與大世界之間隔了一層扭曲的稜鏡,以怪異矛盾的方式錯綜並相互影響著。
在兩人的小世界裡,他們只沉浸在「內容」而不想考慮「外緣」;但是周遭的外人剛好相反,他們只看到「外緣」而不想去理解「內容」。好,我們先看「內容」的部分,我在上篇文已談過,凡恩本是「擬」兄妹關係,在家裡和公司朝夕相處而擦出火花,兩人一起玩玩具、散步、談心事而相愛著。瑞凡對她傾訴生命中的疑惑和負擔;薇恩也第一次感受到被關愛和保護。薇恩要的只是姊夫的愛,只要「這短短的,純粹又美好的時光」、「只有現在、此刻、快樂」;瑞凡也可以在這個小小的世外桃源裡,暫時擺脫枷鎖而(目前)不用負任何責任。上述事項,透過稜鏡折射到大世界去,被週遭人士感知,就全都變形了。安真和瑞萱發現瑞凡的行為出現異狀,開始以查竊案抓小偷的模式去明查暗訪。安真並陷入巨大的恐懼和擔憂,深恐世界即將毀滅。她甚至去算命,彷彿老公外遇是鬼怪作祟還是災厄禍亂,威脅她一家人的命運。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老公外遇的「內容」,也就是外遇兩造的內心世界;只想把第三者揪出來趕走,於是去找愛琳理論,藉以「捍衛」自己的婚姻。安真這些困擾,凡恩二人都沒有看到,他們本也無意導致她如此。
上述種種情境,在劇中以剪輯穿插的方式並陳。筆者不禁感慨,這兩套好像發生在不同象限裡的事件,真的是同一件事嗎? 它們為什麼是同一件事?是以什麼邏輯關係扣連在一起的?
其實世界上的事情,還真的都是以這種荒謬的方式連起來的。你每天吃的牛肉豬肉,是以血腥殘忍的方式去屠宰動物所獲得的。你享受的名牌球鞋和3C產品,是第三世界的被剝削勞工,在惡劣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下賣命做工所生產出來的。人類破壞環境所造成的全球暖化,將在兩三百年內讓人類文明走向末日。但再仔細檢視,這一切的罪惡都不是單獨個體有意而主動去做的,而是集體共享的飲食文化、消費文化,乃至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這種種「大勢力」所造成。同理,外遇的問題,也不是個人單方面的作為,而是一個壟罩在社會集體的「看不見的巨靈」,在幕後作用的結果,下文再繼續談。先回到劇情。瑞凡和薇恩本來都無意傷害安真和這個家,想確保大世界和小世界之間的獨立無損,兩界並存但不相干涉。於是以謊言來遮蓋小世界不讓它見光;瑞凡也繼續盡責地當安真的好老公、萌萌的好爸爸。然而,兩界的平衡實在太難維持,小世界逐步侵蝕大世界。例如,瑞凡已無法和安真發生親密關係,他心猿意馬無法專心。後來送車給安真,固然應該是真心對她好,但也剝奪了安真能和瑞凡好好說話的「另一個家」-只屬於夫妻倆的小小的家。
二、信或不信,那是問題所在
信任是愛情所仰賴的重要元素之一,但要維持信任,卻是困難重重。安真雖然發現了瑞凡的各種異象,但是一直都想相信瑞凡。畢竟瑞凡一直以來是那麼正直可靠啊。於是,她在懷疑與相信之間,痛苦地掙扎著。此事表現出,「相信」一件事有多麼困難。瑞凡開始注重打扮、對安真好,這些動作「邏輯上」都可以是出於正當原因,比如說,是同事或老總他的、或是他自己看書或上網學來的。他對安真好,也許是出於歉意想彌補,也許是純粹地想對安真好,兩者都可以成立。如果對另一半好,是種壞徵兆,那以後到底要不要對人家好呢? 這種緊張性,是來自於「資訊不透明」:人畢竟不可能全天候追蹤他人行蹤,就算看到對方的行為也還是不知道他的內心,因此總是處於懷疑與相信之間,不安地游移。後來我們也看到,瑞凡與愛琳的過去,就是一個不透明的故事,一個來自過去的幽靈、塵封已久的秘密,開始冒出來騷擾他與安真的關係。
上述「不確定他人真心」的焦慮,在薇恩這邊也出現了。瑞凡帶安真去玩,一直不回電話,薇恩開始不安。康德又跟她說,男生會搞外遇都是因為中年危機需要出口、或是太無聊想找刺激。薇恩雖是第三者,也需要真正的愛情而不是玩玩的,所以就激動地向姊夫質問這件事。不只如此,瑞凡與愛琳、與安真之間都有太多的過去,是薇恩所不知道的。薇恩畢竟輩分太小,她太晚進入瑞凡的生命。在愛琳與安真之下,她連小三都不是,只是個小四,她到底算什麼? 就像籠子裡的黃金鼠,跑啊跑卻哪也去不了。在這段不倫戀當中,她要忙著確認姊夫究竟愛不愛她、想要個家卻不能傷害姊姊、還要提防愛琳這顆未爆彈。談個感情是有沒有這麼累啊小妹妹? (從旁觀者角度判斷,到底瑞凡愛薇恩是否只是「新鮮感」? 我不認為如此。從第六集演下來的樣子看,他這段不倫戀雖然是「失控」的結果,但確實是「認真的」,因為它觸碰到他內心某種很深層的東西。因為是認真的,所以無法像康德那樣瀟灑地放下。)
相信與不信的難題是不可能化解的。在科學研究裡,要確證一項假設或理論是否正確,是非常困難的,要設計很多不同的實驗去證實或證偽、去釐清變項之間的關係、去排除干擾變相。從知識論和方法論的角度而言,人類不可能全盤如實地掌握世界的真相,所有知識都有其不確定性,或偏誤疏漏的成分。宗教也是如此。你怎麼知道上帝是否存在? 上帝是否愛你? 為什麼你的祈求得不到回應? 有人見過異象,聽過上帝對他說話;但是大部分的人沒有,只能透過聖經和教會的中介去認識和相信神。因此,啟蒙運動以來西方知識分子面臨信仰危機,他們失去穩固的根基去信仰上帝。好,連科學和宗教這種,集合社會上的菁英投入巨量資源所經營的偉大事業,都有信仰危機了,何況是愛情這種凡夫俗子的玩意? 你怎麼相信你的愛人是真的愛你? 是哪種愛? 愛得多深? 有沒有變心? 對那些「偷吃能擦乾淨」的人來說,他有沒有變心,根本看不出來。為了應付這種不確定性,有人就以高壓監控的方式來追蹤另一半。人活到這個境界還有尊嚴嗎? 到底人為什麼要談戀愛?
三、愛情與婚姻的專斷本質
本劇的幕後大魔王是誰? 瑞凡還是薇恩? 當然不是。所有劇中的小人物都沒那麼大本事製造那麼多糾結。這都是源自於愛情與婚姻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本質上所蘊涵的,無窮的緊張性和不確定性。 (註:本文的脈絡裡,很難把愛情與婚姻分清楚,因為比較深度投入的愛情,對伴侶的要求也非常高,只差沒有婚姻的法律效力;反之,婚姻也一定程度以愛情為基礎,雖然品質可能不太一樣。因此下文會根據文意來斟酌使用這兩個詞。) 愛情是現代人的宗教。人類在愛情當中獲得深層而豐盈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這個幸福是建立在「永恆專一」的誓約上:愛一個人直到永遠。它是一對一的,先卡位先贏,排外而專權。對於違反禁令的「不倫戀」,外界只定義其「外緣」為不合法,而否定貶抑其「內容」,以輕賤化妖魔化的方式去追討犯禁者。在受害者(被劈腿者)的角度,愛人出軌是一種傷害、背叛、欺騙,是破壞幸福的行為。愛上一個人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愛上第二個人你就是天殺的王八蛋。
在專一性和排外性這個面向,歷史上有些事物與它相似。首先是一神教信仰。在西方基督教力量很強的時代,人們只能信奉上帝耶和華為唯一真神;其他的都是假神、魔鬼、偶像。倡導拜假神的人,都是「異教徒」,要抓起來燒死。甚至基督教內部不同的派別(新教與舊教)也出現過嚴重的互相迫害。第二個例子是一黨專政國家。全國只有一個政黨為合法統治者,不容許挑戰者和競爭者存在。倡導解除黨禁者,都是「企圖顛覆政府」的「異議人士」、「叛亂分子」。至於本劇的主題,婚姻呢,也是如此。婚外情的「內容」被簡化為情慾沖昏頭或是日子過太好找樂子;外遇者則被稱為「負心漢」、「水性楊花」;第三者被稱為「小三」、「狐狸精」,被視作女巫或小偷來獵殺。時至今日,在西方,一神教的力量已經式微,有些人「改宗」信了佛教,佛教是無神的。以前曾經是君主或一黨專政的國家,也漸漸嘗試「換黨做做看」,走多黨制路線。這表示,人們在宗教和政治上的信仰已經開放,不再忠誠於單一選項。相較之下,愛情與婚姻制度,仍然帶有強烈的一神教色彩。但是,為何如此? 愛情一神教的合理性基礎是什麼? 它如何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立基? 如何與重視自由的個人主義並存? 而犯禁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傷害? 是如何造成的? 這些問題是一切的根源,它需要一個答案,需要一套完整清晰的論述來支撐。搞外遇的人會設法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那所謂的主流價值,當然更需要合理化,不然我們都不知道自己信奉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這些問題,部分也是回應了本文第一節,小世界與大世界之間的關係。兩者之間的邏輯性其實非常晦澀曲折,並不清楚直接。)
除了合理性的理論問題之外,愛情和婚姻所要求的永恆專一性,在現實上也面臨巨大困難。道家和佛學都指出,世事本無常。世間唯一恆常的事物就是「無常」。想在無常中建立永恆,本就是種反常態的執念。以前常聽朋友信誓旦旦說要做這個做那個,過一陣子全都變了,好像之前說過的話都不存在一樣。沒有人能知道未來的世界、未來的自己會發生什麼改變。歷史大事也是如此,所有偉大的專制王朝與帝國霸業,都想萬世萬代永遠統治它的國家,但有幾個能留下來? 愛情更是如此,它是虛無飄渺、可長可短、忽強忽弱的東西。伴侶之間變心,或許是因為彼此有矛盾有紛歧 (不見得是外遇,許多非關外遇的問題都很棘手複雜) ,或許是莫名其妙就不喜歡對方了。而這個變心也不是故意、惡意的,甚至很多是無意識的,只在偶然的機緣下才「被意識到」而浮現出來。當然,伴侶雙方可以努力去溝通協商,改善問題。如果成功了當然很好,但也有失敗的可能,最後走向名存實亡的婚姻,或是離婚、分手收場。瑞凡夫婦的問題就是出在這裡,我在前文提過,兩人的心思不在同一個次元裡,想法沒有交集,也沒有充分的溝通意願和能力,導致漸行漸遠。
愛情中的兩人全心全意彼此付託,將幸福建立在對方的忠誠之上。一旦對方變心,幸福就垮了。這個風險成本非常巨大。我在上篇文曾經苦口婆心幫安真想了很多自我成長的計策,但是戲不知道會怎麼演。安真全心投入在她的家庭裡,也相信瑞凡對她是永恆專一的。當她發現瑞凡變心了 (其實目前為止瑞凡仍然聲稱愛安真), 就得承擔信仰破滅的痛苦,之後該怎麼辦? 很多人說,她要趕快犀利起來捍衛自己的婚姻、或是犀利起來把瑞凡甩掉投靠藍天蔚。這些「體制內改革」,層次都不夠高。她應該藉著婚變的機會,看破「永恆專一性」的迷思,體認到宇宙「無常」的本質,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人本來就是在幻滅中成長。我從小到大也經歷很多幻滅,過去的理想被現實所消磨打擊、努力付出的心血不受肯定。這都是家常便飯。股市每天有人賠得血本無歸、業界每天有人被炒魷魚(瑞凡的未來)、三不五時世上就有天災人禍…我們一開始就不要對世界期望太多、不要預設努力一定都有回報、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身上,這樣才能過得自在,不容易被傷害。安真如果能達到這種灑脫,走出自己的路,像愛琳一樣自信地說出「我要活得像謝安真!」那就修成正果了。
再回到瑞凡這裡。當瑞凡愛上薇恩的時候,即使他仍然愛著安真,仍然履行他顧家的義務,可是在婚姻制度的界定下,他還是背叛與欺騙了安真。後來瑞凡向康德吶喊「我順著我的真心去愛一個人,我錯了嗎?」 康德只能勸他,但也無法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因為規定就是如此,它純粹是不能挑戰的初始設定(default)。 很多人說,當初瑞凡是自己要選擇婚姻的。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人在結婚之前,都不曾好好做功課做研究,去預習他在未來長期的婚姻生活中會經歷的矛盾與風險。就好像,大部分的人在生小孩之前,都不會去思考生小孩這件事的重大意義。我們的主流偏見就是鼓勵人,時候到了就應該結婚生小孩,而不會告訴你這一切背後暗藏的糾結與苦惱。瑞凡的事業也是如此,他當初按照社會的期望,念好大學、進好公司、力爭上游;可是猛然回首,發生很多關於「人生意義」的疑惑。此時周遭人士仍只是不斷堆積期望在他身上,而無法紓解他的疑惑。這點我在前文已經提過。但無論如何,在康德力勸下,瑞凡還是打發掉薇恩,繼續扛起他的責任,去滿足各界期望。
我質疑愛情專一性的基本教條,當然不是鼓吹大家去花心去濫交。而是把愛情這項具有強烈規範性的人際關係,它所隱含的基本預設和難處表列出來,重新去面對和思考它,開放討論與協商,嘗試去想像與比較不同的可能性。也許可以建立一套論述和實際辦法,去克服上述種種問題,那當然很好,但那絕不是簡單的工夫。反過來說,也不是人的本性自然都傾向花心。所謂「花心」,就不是投入真心的,是稍縱即逝的短線交易,康德式的外遇就屬於此類型。真正投入真心的感情,不會經常發生,它需要特別的機緣。瑞凡如果不是遇到薇恩,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外遇,那他就是聖人,就可以和安真實現永恆專一的婚姻之盟約(也不會有這部戲了)。他的不倫戀是一生僅見的偶然,不是因為他花心,一有壓力就想外遇。他一生的毀譽都只在這一線之間。我猜很多外遇個案也是瑞凡這種少量但真心型的。
四、關於外遇問題的一些資料分享
安真手足無措的時候,跑去找算命師。在第一個師父那裡,看到一堆大老婆來求師父幫忙。在此又冒出「狐狸精」這種前現代的,屬於神話和巫術信仰的用詞。她們只看到外遇的「外緣」而不問「內容」,更不想思考如何面對和改善自己婚姻的內部問題。這演起來好像是在醜化大老婆。第二個師父似乎回答了一些,在劇情裡真的會發生的事情,還伴隨雷電交加。我不懂編劇穿插這段怪力亂神的用意是什麼。但是,把外遇神秘化妖魔化,永遠不能解決問題。安真收集那麼多剪報,只翻到一篇她覺得有用的。坊間關於婚姻和外遇問題的書籍和討論很多,她自己逛書局或上網都可以找到 (連藍天蔚都笑她沒讀書XD)。 再強調一次,安真的第一要務不是犀利起來或變漂亮,而是學會讀書和思考;有了知識才有本錢去犀利、去當上班族、去跟瑞凡薇恩鬥爭、去跟愛琳天蔚鬥嘴。
我不是外遇問題的專家,下面只列一些google到的連結,分享給大家。愈是與切身利害相關、又容易情緒化的議題,就愈需要去接觸大量資訊和正反立論,來幫助自已了解現象。不過這些資訊不見得都適用在本劇的例子。外遇的問題有普遍的層面也有個殊的層面,要稍微分辨一下。
1. 維基百科對外遇的定義

2. 兩篇報紙社論

這裡貼了兩篇正反立論。第一篇陳述外遇普遍化的社會背景,第二篇則指出「規範」的重要性作為回應。

3. 小專題論文,對照電影《出軌》的分析。


4. 學術資源與報章討論:《外遇有理,通姦無罪》
這裡有很多書單、社論和意見交流。發言者從學者、作家到社會人士都有,也包括外遇三方當事人的親身經歷,男女個案都有。我大概瀏覽了一下,關於外遇的正當性問題,仍有爭議空間,未有定論。藉此也鼓勵有心人士多接觸學術著作,因為他們呈現很多資料,從歷史回顧、統計數據、個案訪談到跨文化比較都有,對現象也會有比較深入、宏觀、冷靜而有條理的反思與論辯。不過該網頁也有點舊了,讀者可自行搜尋新近的研究和出版品。
5. 其他影劇作品日劇:《青鳥》、《不忠時刻》、《第二處女》、電影《失樂園》華劇:《人間四月天》、《蝸居》歐美:電視劇《都鐸王朝》、電影《偷情》、《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分板友應該知道很多)
我再多說幾句(完蛋了我像安真一樣碎碎念XD)。以犯罪為例。殺人就是殺人,殺人就是不對;這是只看「外緣」而不看「內容」的觀點。但在法庭上,我們需要知道某人殺人的動機和脈絡,作為判刑的依據。預謀殺人、過失殺人,刑責都不同,要講比例原則。其次,犯罪學研究人為什麼會犯罪,基本是假定罪犯和你我每個人在本性上都是一樣的,是在各種不同的主客觀變因影響下才導致了犯罪。要解決犯罪問題,就應該去找出那些變因 (主要是環境的問題), 檢討改善的方法。等到有人犯罪然後抓去關,那是很末端的事情了。回到外遇問題。外遇者或第三者不是一個「物種」,沒有人生來就是外遇者或第三者。任何人,包括你我在座各位,都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變成外遇者或第三者。曾經是外遇者或第三者的人,也有可能突然變成受害者;反之亦然。這個身分是浮動的,每個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有外遇的可能,那「可能性」是普遍而永恆存在的,只是差在有沒有碰上觸發的誘因。當外遇發生的時候,要去探討原因,個人的原因和社會的原因,通通都要檢討。婚姻制度本身,不是科學真理也不是聖經佛經,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都要拿出來討論。接著再去協商怎麼收拾爛攤子,怎麼解決外遇三方的糾結。最後再去思考未來的出路,如何面對永恆存在的外遇可能性;甚至,婚姻制度有沒有不一樣的可能性、有沒有另類的調整空間? 這個層次的討論,才能直達問題本源。
五、小結:迎接婚姻虛無主義
按照劇本的初始設定,瑞凡一直是忠實又負責的好老公好爸爸,是公司裡「新好男人」的代表。他對婚姻的道德信條很清楚和堅持,還義正辭嚴地向康德說教(偶而得複習一下頭幾集講過的事)。甚至,安真和瑞萱在調查外遇疑案的時候,還不時恢復對他的信任,幫他說話,誇他是世上最可靠的男生。連這樣的好人都會失控出軌,那至少在戲劇的小宇宙裡,邏輯上就暗示了:「世上沒有永遠忠實可靠的人,婚姻永遠存在著動搖的可能性。」這不只是瑞凡個人的失敗,更是集體期望的破滅。藍天蔚目前獨身所以沒問題,只要不吃東西就不怕食物中毒。將來他和安真在一起,誰能保證天長地久? 瑞凡的個案是因為他過去複雜的人生糾結,為了與社會妥協而壓抑太久。同理,每個人多少都有類似的變因潛藏在心裡,遇到特定的環境或誘因就發作出來。外遇的變因千奇百怪,事前難以辨認從而也難以預防。補充一點,雖然本劇把外遇者設定為男性,但現實上女性當然也會外遇。總此,從瑞凡的個案,可推導出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洞見。綜合上面的討論,婚姻制度內含的難以化解的緊張性,包括了:
1. 「永恆專一性」的正當性基礎,仍有疑義和爭議的空間。
2. 人無法全盤了解與信任他人,無法確證對方是否愛你、是怎樣的愛。
3. 世間無常,變心(單純不愛了或有外遇)的可能性普遍恆在而無法斷除。
4. 將幸福全副投注在彼此的忠實上,其風險成本太高、傷害太大。
(…下略)
我們這個時代把愛情與婚姻看的太重要,努力把它建造成「幸福」的最大來源,把情感的資源全部投下去。但是,如上所列,現實上要長久維繫感情實在太困難,充滿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各種難題。它是一個美麗卻脆弱的幻影王國,如同股市泡沫,炒作得很大,破得很突然,製造出無數的受害者和負罪者。當人們把極大的幸福快樂依附在某項事物上的時候,同時就預備了「失去它時所造成的痛苦」。幸福與痛苦是對立相生的。
過去已發生的悲劇,就已經發生了,來不及了。以後該怎麼辦? 我的哲學是,認清這一切的幻影,不要再走入婚姻,甚至不要再走入愛情。幸福的路徑很多,去衝刺事業、研究學問、欣賞文藝、旅行冒險、結交朋友…太多太多了。如果真的要談感情,就必須把上述問題通通研究清楚,協商出有彈性有餘裕的遊戲規則,把傷害與痛苦的可能性降低。其實在劇中,愛琳已經離開了愛情而昂然自立。但是她偶而也會傷懷、懊悔、哭泣、憧憬著瑞凡與安真的幻影城堡(當幻影破滅,大家都要醒來)。只差一點點她就可以修煉得道,真正從世間男女情愛的輪迴苦海中解脫,達到清明澄澈、自在自為、不執著、不懊悔的至福化境。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其實也很難講,愛琳在頭幾集誘惑瑞凡未遂。而且還有盜用公款的嫌疑,暗示她「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成分。我對她的評估還是持部份保留。)

takea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了久違的偶像劇:犀利人妻

對於其中 愛琳對 謝安真的"忠告" 心有戚戚焉

愛琳 是 外界眼中事業有成又美麗的女強人
謝安真 是 結婚後一心照料家庭、無暇打理自己的主婦

當時謝安真誤以為愛琳是老公外遇的對象把她約出來談談
...............
愛琳:把時間花在哪裡是看得出來的

但我還是佩服謝安真,雖然自卑但還是把想說的都說了。

那麼,我把時間花在哪裡?看得出來嗎?

takea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演員:
劇情大綱:
延伸:
一原住者與後來者
二閩籍文化
三語言

takea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米可,GO!

演員:

劇情大綱:

延伸:
一意外的變化與接納
二關係的改變與重整
(一)家庭關係
1.夫與妻
2.父與子
3.母與子
4.姐與妹
(二)朋友關係
1.同性
2.異性
3.同質
4.異質
(三)人狗關係
(四)社會關係

takea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一個單元我恰巧轉到看了兩次,

因為我實實在在從這對夫妻相處中感到融洽,

他們是蔡詩萍與林書煒,

我專注地看著...他們一方講話時,對方是什麼表情與反應,

相信裡面有很真誠的陳述與感情,也相信他們兩個能很暢通的表達與接收交流。

當林書煒談到她的觀念與處理時,我深深覺得自己與她是不謀而合,

但是,我卻沒像她一樣的結果。

原來,即使抱持同樣觀念的人,未必會有相同的結果。

我的想法總是卡在我的腦中,身邊人又無法解讀到我的行為後的意義,於是難免我與身邊人不會走向與他們同樣的命運。

takea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不是電影評論,只是個人看過電影後的閱後感。

  不鼓勵戰爭但是那種同袍情感卻是感人的。

  武士最尊崇的終點是光榮戰死,因此即使在軍旅生涯中有那麼一點兒女私情,大概也很難去過平常人的生活,所以我不認為武士能夠放下戰鬥而享受平穩的生活。他就是要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宛如天命般,每個人是不是都有天命呢?離開了天命就不會快樂,背離了天命就等於離開原本最適合的位置呢?
  
  在戰鬥的過程,武士們會不斷地冒出為何而鬥的念頭,如果能找到動力,所有的行動都那麼有意義,目的在這種爭奪中是必要的,不然容易迷失,迷失之後,士氣渙散,戰鬥力都沒了。

  戰爭下的人民是最無辜的,戰爭時他們可能陷入危機,戰爭後他們也僅是回復到戰爭前的生活,爭戰的好處沒一個是他們的,可市他們卻得無從反抗地接受事實,面對並解決,然後提前學習到生離死別,學習到戰爭的殘忍。

  我不是一個喜歡看戰爭片的人,在我的潛意識中,非常害怕自己遇到戰爭的發生,那種不斷地尋找食物與安全的生活,是我懼怕的,需要爭奪才能生存的作法是我不樂意的,我從來也就沒有這種切身之痛,但是看到這類型的情節,就會感到對現下生活的滿足與珍惜,於是更能同理曾經遭受困苦的人所表現出的行為。

  看完這部片,對我個人的自我認識有兩點:一為我的辨別能力很差,二為我適合一個人看電影。畫面中穿插著明朝蒙古與高麗人,當他們混戰時,我總是分不出哪方是哪方,我相信他們在衣著或持物上一定有識別,只是我分辨不出來。適合一個人看電影是我看的時候需要心無旁騖才能跟著劇情走,如果隔壁坐了我認識的人,我就會不由自主地分心去想隔壁的看的怎樣等等的枝節。

takea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04 Sun 2007 13:32
  • 工作

是不是辛苦的工作,工作才能被稱為工作?工作者才能被形容為工作認真?
至少在台灣,社會觀感是如此的。
他在上班時間看報紙,社會觀感說,他不認真.在摸魚。只是他的工作就是剪貼相關的報導,他不看報紙才真的在摸魚哩!
他在上班時間逛街,社會觀感說,他不認真.在摸魚。只是他的工作就是陳列設計,他不去街上逛逛看看怎麼做工作?
一份工作辛不辛苦,有其客觀的因素,可是更大的部分是做這份工作的人怎麼看待這份工作,即使同樣在其位者都會有不同的評價。
台灣,是不是不容許別人快樂的工作呢?

takea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句必須要被質疑的。進一步的求證,才更能接近真相。
別人或自己的觀察所見,常常只是表象,沒有更深層探究,沒有去尋訪探問,綜合推敲各種合理的情況後,就急著發表言論,不只沒對自己負責,更甚者造成別人對立,實在是始料未及。
片面之詞不可盡信,一己之見不可概括,這世界之大,我們隨時都要修改自己的觀念想法以適應不斷的改變與廣闊的未知。
記者,這份負責傳達各個地方發生的事件的職業,應該要是客觀的,不含主觀評論的;應該要是謹慎的,不可僅憑單方之辭;應該要保持平衡,對所列的雙方都有同等份量的陳述,沒有偏坦。
評論是看報導的人要做的事,記者不需代勞,且不應利用公器傳達個人之見,影響閱聽人的判斷,記者該做的,是公平的呈現事實,剩下的交由閱聽人去煩惱吧。

takea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31 Wed 2007 00:37
  • 尊重

尊重應該像人權一樣,不因種族,性別,職業,年齡...等身分有所差異。
對他人工作專業的尊重也是天經地義的才對。
如果能夠對他人的工作尊重,那麼就不會有像"你薪水多少"這樣的問話出現,以薪水來評斷這個工作或者這個人,你究竟想要得到什麼資訊?下次有人問我你的薪水多少時,我會以"你要救濟我嗎?擔心我錢不夠用嗎?否則為什麼要問?"薪水的意義是支持生活開銷,不應該成為評價的標準。
如果能夠對他人的工作尊重,那麼就不會有像"你的工作很輕鬆,錢多事少離家近哪!"這樣的評語出現,工作是沒得比的,輕不輕鬆恐怕不是外人可以深刻了解而下斷語;畢竟即使是同公司不同部門都不能清楚了解箇中滋味了。如果他的工作那麼合你意,你就不要猶豫趕快跳槽吧!怕的是,你沒那個勇氣,沒那個專業,沒那個本事去跳吧?!
工作對個人而言好不好端看兩者適不適合,當你找到自己的位置,那個工作將是最好的位置,適合的指標訂定應該由你自己來,工作那麼多,別怕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也別怕別人的眼光。
工作的意義與價值需要受到尊重的。即使不在個人認同的範圍,但應給予的尊重仍是不可少的。譬如,我認為那些不斷探究"蒙娜麗莎的微笑"畫中人究竟是男是女,是哪位人物的考古者實在是吃飽太閒,淨作些無益現在人類的事,找一個沒能證實的答案未免是吳剛伐木的舉動,可是,這是我單方面的想法,我不應該把個人的價值觀強加在他人身上,因為我沒做這個工作,我不了解其中的意義,因此沒資格做這樣的評論。
我們應該學習尊重作任何一份工作的人,不應該隨意以自己的觀點去解釋他人的行為,多多聽他人如何描述他們的工作,再去推測他的工作與他的關係和感覺,我們的感覺只適用在自己的事上。

takea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是你愛的人,他跟你一樣,也是愛她的人,你認為他會是誰呢?

他可能是...
A.她的親人,你很高興他愛她,她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於是她也懂得愛人,因此他會堅定的愛你,你會這個發現感到放心。
B.她的追求者,你生氣.擔心.害怕他愛她,然後你會失去她,於是你阻止她與他接觸,你怕她隨時會被吸引。


在你的生活中,會出現要來奪走你所愛的人。這時,你會想要阻止,你會抵抗,你的積極都是因為你的自私自利,你不希望任何人搶走她進而損害你的所有權。你把她當成你的所有物才會有抵抗的行為。這是假愛她之名行愛之實。

有幾個人可以不把自己的慾望擺在前頭,讓你愛的她去追尋她所愛呢?即使最後她的愛不是你。

takeash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